進行單板運動的過程中,除了屁股之外(摔倒,和坐在地上綁固定器 Bindings 時),雙手絕對是最常碰到雪的部位!雙手寒冷的話,很容易失溫,配戴具有一定厚度的滑雪手套除了能夠保暖之外,也能防止被雪板的金屬鋼邊割傷、跌倒時的扭傷或擦傷等等,因此滑雪專用手套也是滑雪活動中相當重要的單品之一。
滑雪的手套,除了形狀之外,在材質與機能上也有很多種類,各種商品五花八門,價格也大不相同。因此整理了這篇『 絕不失敗!如何挑選滑雪手套 』跟大家分享,如此重要的滑雪手套,在尺寸、外型和功能上該如何挑選,並分享一些市場上常見的品牌給正在物色滑雪手套的雪友們參考。
形狀
在挑選滑雪手套時的第一個課題(也許也是最重要的決定),就是手套的形狀。手套的形狀共有下面三種,分別具有其優缺點,單純根據自己的喜好做選擇即可!
五根手指個別分開(Gloves)
英文 Gloves 泛指五根手指個別分開的這種手套。Gloves 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靈巧地運用五根手指頭。適合喜歡在滑雪過程中時常調整雪具的雪友。雙板握雪杖(ski poles)、調整雪鞋鬆緊度、單板穿戴固定器(Bindings),或調整衣物的拉鍊等細微的手指動作時,都具有極佳的便利性與靈活性。
由於和外界冷空氣接觸的表面積較大,因此五指分開的手套具有較差的保暖性。
大拇指分開(Mittens)
Mittens 是大拇指獨立,而其他四指套在一起的手套型態。由於與外界冷空氣接觸的表面積較小,且縫線較少等因素(防止體熱散失),Mittens 具有絕佳的保暖效果,適合較怕冷的雪友,尤其推薦給女性雪友們。
相對地,由於有四根手指頭被套在一起,因此相較於五指獨立的 Gloves ,穿戴 Mittens 時手指的操作靈巧性較差一些。
大拇指與食指分開(Lobsters)
第三種較少見的手套形狀是 Lobsters(像龍蝦的爪子),形狀像是 Gloves 和 Mittens 的混合體,具備獨立的大拇指與食指,剩下的三隻手指(中指、無名指與小指)則被包在一起。
想當然在性能上也同時具備了Gloves 和 Mittens 的優勢,同時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與靈活機動性。因此近年來有越來越流行的趨勢。
材質與防水性
在挑選滑雪手套的時候我認為材質不是特別需要留意的部分,只要不是太便宜的手套(5000 日幣以下),由於現在市面上的滑雪手套都是由合成纖維、尼龍或是皮革等材料製成,再搭配上高質量的防水外膜,在品質、保暖、防水性上都不太需要擔心。
雙手絕對是最常碰到雪的部位!因此在預算許可的情況下,我個人建議可以挑選具備高防水與透氣性的 Gore-Tex® 技術的滑雪手套。除了 Gore-Tex® 之外,很多品牌會有自己的獨家技術,例如 North Face 的 HyVent® 等等,也都具備相當棒的性能,能給予使用者舒適的滑雪感受,絕對是非常值得的投資。
Note:
即使是用最棒的材料做成的手套也會有濕透的可能,且往往都是從內濕到外。因此切記要做好防止雪從手套與滑雪外套之間的細縫侵入的措施,容易流手汗的雪友也要特別注意,手越乾越容易保持溫暖。
尺寸挑選
挑選尺寸合適的手套相當重要,能提供最佳的活動性、保暖性與舒適度。尺寸太大的手套會降低保暖性,並且會讓使用者在拿東西、拉拉鍊或調整雪具的時候變得相當不方便。尺寸太小的手套則會限制使用者的活動性,並且可能會讓手腕暴露在冷空氣中。
尺寸合適的手套,在使用者將手指打直的時候,能夠在指尖留有約 0.5 cm 的空間,並且當使用者握拳的時候,必須確保手指都能夠自在地完全彎曲,不會感到太緊或不舒服。
就算是相同的尺碼(XS、S、M、L、XL),基於材料、版型、種類、製造商等等因素,多多少少會有些許差異,因此我建議一定要試戴,如果沒辦法試戴,或是想要在網路上購買的話,務必要確認過該品牌或製造商的尺寸表(多半會提供),測量並與自己的手尺寸對照之後再進行購買。
手套的尺寸通常是以手掌圍作為測量基準,不同國家、不同品牌所提供的手套尺寸表與手掌圍的測量方式會有些許差異,下面的圖提供日本手套工業組合基準的測量方式與尺寸表給大家參考。日本的手掌圍的測量定義是從生命線的起點(約莫大拇指第一指節的位置)到連接小指根部和手腕的線,距離手腕三分之一處的手掌周長。


手腕綁帶種類
手腕綁帶的種類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細節(如下兩張比較圖中的紅色圈圈位置)。
挑選哪一種完全取決於個人喜好,以及與你所穿著的滑雪外套袖口是否適合。最重要的目的是防止雪從手套與外套之間的隙縫侵入衣物內(手套內或外套內)。


如上左圖(紅色圈圈)的手腕綁帶位置在手套的最下端,此種類的手套在手腕的部位具有較短的空間。此種手套提供了較佳的手腕靈活性,且滑雪外套的袖子能夠輕易地覆蓋住手套的手腕部分(如上右圖),適合搭配在袖口有魔術氈設計的外套。
附加功能
手套綁帶

手套綁帶是我個人認為相當重要,但也很容易被忽略的附加功能。
在搭纜車的時候、從背包拿東西、買東西、使用手機或拍照的時候常常會需要把滑雪手套卸下來,如果你的手套本身沒有綁帶,就只能咬著或夾在腋下或胯下,十分不方便,手套因此從纜車上掉下去的情況屢見不鮮。如果想購買的手套本身不具有手套綁帶,可以另外購買一副幾百到一千多日幣即可入手的手套綁帶,讓手套隨時跟手腕綁在一起,完全不需要擔心手套會掉落或遺失。
必要性
拉鍊口袋

Image from Amazon.co.jp
在手背的部分具有拉鍊口袋功能的話,通常可以用來放感應的雪票,在通過纜車的感應閘門時是相當便利的機能。但如果你的滑雪外套或衣物也有相對應的口袋,其實就不太需要這個額外拉鍊。
對於比較怕冷的雪友,也可以在這個口袋放暖暖包增加保暖性。另外,在氣溫比較溫暖的時候,這個拉鍊也能當作通風口作使用。
必要性
擦拭功能
此設計是在大拇指的表面具有柔軟,或吸水性的材料,用來擦拭濕透的鼻子、雪鏡或任何地方,省去在背包或口袋裡翻找面紙或紙巾的麻煩。
必要性
可以滑手機

Image from Amazon.co.jp
在這個手機不離身的時代,即便是在滑雪的時候,拿手機看時間、拍美景、錄同伴滑雪的帥(跌倒)影片、聯絡朋友等等都是很常見的狀況。能夠帶著手套滑手機的話,不僅能夠省去穿脫手套的麻煩,還能避免在寒冷的氣候裡使用手機的困擾,絕對是非常重要的機能之一。
因此,對於在滑雪過程中也重度使用手機的雪友,相當建議在挑選滑雪手套的時候特別留意是否具備能夠滑手機的功能。
必要性
內層手套

Thin Gloves 或 Inner Gloves ,是指在一般滑雪用的手套裡面穿戴的內層手套,通常是簡單布料製成。
在搭纜車的時候、從背包拿東西、買東西、使用手機或拍照的時候常常會需要把滑雪手套卸下來,這時候用赤裸的雙手抵抗外部的寒冷真的相當不舒服,因此建議搭配簡單的內層手套,不僅保暖、舒適、方便、最重要的是還可以穿戴著滑手機!
多半只有少數的滑雪手套會附帶內層手套,因此建議比較怕冷的雪友可以另外添購。
必要性
Note:
幫助你提升滑雪體驗,陪你度過更充實更舒適的滑雪時光 私房推薦:15 個滑雪的便利小物
單板與雙板滑雪手套的差異
少數品牌會根據單板或雙板,設計不同的滑雪手套,最大的差異在於,握雪杖的便利性。
雙板運動基本上是以雙手隨時握著雪杖為前提,因此在手套的設計與機能上,在手掌部分會有較多的補強材料,讓使用者能夠更容易且更舒適地長時間握著雪杖。
單板運動並不需要握著雪杖,因此不需要此補強材料,除此之外,單板與雙板的滑雪手套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因此購買雙板專用的手套也能在單板運動中使用。(但是單板專用的手套未必適合雙板運動)
品牌與價格參考
滑雪手套的價格,以成人為例,從 3000 日幣到 15000 日幣不等,商品數量、品質、選擇樣式最多的則是落在 8000 日幣到 10000 日幣左右。
價格的差異多半來自於防水素材的強度(例如具備 Gore-Tex® 的手套價格多半在 10000 日幣以上),耐用度,以及彎曲的靈活度。另外,具備抗菌機能、外殼採用皮革、或是使用了高吸濕發熱素材的手套價格也會比較高一些。
下面列出幾個我推薦的人氣品牌,給需要的雪友們參考:
延伸閱讀(購物篇) :
挑 Bindings 五個重點幫你:如何挑選你的第一組Bindings
挑安全帽 絕不失敗!如何挑選滑雪安全帽
挑雪鏡 絕不失敗!如何挑選滑雪雪鏡
挑雪服 絕不失敗!如何挑選單板滑雪服
挑手套 絕不失敗!如何挑選滑雪手套
延伸閱讀(心得篇) :
身邊有雪具在雪場中被盜的經驗嗎?教你保護自己心愛的雪具 👉 如何防止雪具被偷?雪具防盜 7 對策
幫助你提升滑雪體驗 私房推薦:15 個滑雪的便利小物
不確定滑雪時該怎麼穿嗎? 滑雪怎麼穿?分享我的滑雪穿著
賺錢很辛苦,幫助你減少滑雪花費 👉 如何節省滑雪花費:11 個省錢小招
練功精神時光屋 👉 意想不到:自己一個人滑雪的 7 個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