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板軟硬度這項規格顧名思義,描述了一張雪板的軟硬程度(講廢話),或是承受施力之後,板子變形彎曲的容易程度。
但是根據設計、滑行型態與製作材料,不同雪板的軟硬度會有很驚人的差異。與板型(Camber Profile)和尺寸一樣,不同的軟硬度(Flex),也會對滑行體驗與特性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因此,整理這一篇文章,希望能夠幫助了解:
- 雪板軟硬度對於滑行的影響
- 在挑選軟硬度時的要點
Longitudinal Flex & Torsional Flex
廣義上來說,雪板的軟硬度有兩種:Longitudinal Flex 和 Torsional Flex。
Longitudinal Flex 是雪板長度方向(從板頭 Nose 至板尾 Tail)的硬度。一般在討論雪板軟硬度的時候,指的都是 Longitudinal Flex,雪板廠商所提供的軟硬度規格,也是指 Longitudinal Flex ,因此本篇文章也以 Longitudinal Flex 為重點作軟硬度說明。
一張雪板的 Longitudinal Flex 可以是固定值(整張雪板軟硬度統一),或是漸進值(雪板上不同位置具有不同軟硬度,例如 Rossignol 的 Directional Flex 技術:在後腳位置和雪板中央的軟硬度較硬,前腳位置軟硬度較軟)。
Torsional Flex 是雪板寬度方向(從腳跟側鋼邊到腳尖側鋼邊)的硬度。幾乎大部分的雪板廠商(目前就我所知只有 Bataleon Snowboard 有提供)都沒有提供官方的 Torsional Flex 數據規格,所以大部份在討論雪板軟硬度時不會把 Torsional Flex 列入考慮(即使 Torsional Flex 對於滑行也有某些程度的影響 ),因此,本篇文章以下討論所指的軟硬度,指的都是 Longitudinal Flex。
軟硬度規格分級
事實上,各個雪板廠商之間並沒有統一的軟硬度規格標準,也就是說,兩張不同品牌的雪板,就算軟硬度規格都是 5 ( 5 / 10 ),實際軟硬度感受可能會有不小的差距。一部分原因是沒有人想花精力來制定統一的軟硬度規格標準,一部分原因是要統一軟硬度標準很困難,因此在我的雪板評測系列文章中,除了廠商給的雪板軟硬度規格,我也會提供我實際測試感受的軟硬度給大家參考。
但慶幸的是,就算沒有統一的標準,廠商們都是用 1 (最軟)到 10 (最硬)的數級來表示軟硬度規格,我自己的軟硬度定義如下:
- 1 - 2 :軟 (soft flex)
- 3 - 4 :中偏軟 (medium - to - soft flex)
- 5 :中(medium flex)
- 6 :中偏硬 (medium - to - stiff flex)
- 7 - 8:硬(stiff flex)
- 9 - 10:超硬(super stiff )
軟硬度對於滑行的影響
軟板特性
硬板特性
軟硬度選擇要點
硬度在 1 ~ 3 左右的軟板適合喜歡平花 butter、Box、Rail 的 Freestyle 雪友(由於缺乏落地穩定性,因此不適合跳台系 Freestyle 雪友。)
硬度在 1 ~ 3 左右的軟板我認為最適合初學者練習基本功,尤其是在達成第一個 S turn 的路上,軟板容易控制轉彎的特性能夠大幅提升學習效率。
全山型態的雪友需要在任何地形、場地、雪況都能發揮一定滑行性能的雪板,因此硬度 4 ~ 7 左右的雪板最適合全山滑行。
若是喜歡包括跳台的各種公園設施的 Freestyle 型態,硬度 4 ~ 6 左右較為理想,兼具落地穩定性與靈活操縱性。
至於初學者朋友,我建議男性雪板最硬不要選用超過硬度 5,女性雪板最硬不要選用硬度超過 4。
總的來說,硬度 4 ~ 7 的雪板通常是最全能的系列雪板。
喜愛 Backcountry、陡坡、高速、Carving 的(侵略性高)雪友,建議硬度 7 以上的雪板較為理想,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與鋼邊抓地力。
通常硬雪板具有相對較軟的板頭(nose),能夠提升在粉雪中的浮力的表現。
另外,硬度 7 ~ 8的雪板適合需要高彈力表現、落地穩定性的大跳台與 halfpipe 滑行型態。
除了上述,軟硬度可以根據滑行型態、喜好和水平去做選擇之外,自身體重的基準也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
舉例來說:
- 體重 60 公斤的人
- 體重 80 公斤的人
使用同一張雪板(相同軟硬度規格)的情況下,想當然, 相較於體重 60 公斤的滑行者,體重 80 公斤的滑行者一定會感覺雪板比較軟,這單純是因為施加在雪板上的負荷重,多了 20 公斤。
因此,如果你的體重比一般來的輕,那麼一張較硬的雪板對你來說,可能比對一般人來說更難操控,結果就是被雪板帶著跑而不是操控並駕馭它。
但是也不用覺得煩惱,如果你挑選了適合自己的尺寸(長度)與寬度的話(可以參考以下延伸閱讀),通常該雪板的實際軟硬度感受也會適合你。更棒的是,大部分廠商都會在規格表中,提供適合的使用者體重範圍作為參考(如下圖)。
延伸閱讀:
挑選第一張雪板,可以參考 六個重點幫你:如何挑選你的第一張雪板

以 Jones Storm Chaser 的規格表為例(image from evo.com)
雖然挑選適合自己的尺寸(長度)與寬度的話,通常該雪板的實際軟硬度感受也會適合你。但是如果你的身型體重比一般人壯、高大很多,或是超級運動狂的話,挑選硬一級的雪板我想會對你的滑行穩定性和滑行效能有幫助。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身型體重比一般人瘦弱、輕許多的話,挑選軟一級的雪板我想會對你的滑行體驗和靈活性有幫助。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會對你在挑選下一張雪板的軟硬度規格時有所幫助,有任何問題都歡迎在下面留言或來信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