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介紹我心目中最適合男性中級者 TOP 10 張雪板,幫助大家省去摸索的時間,做出選擇,帶著心愛的雪板上山練習。
首先必須先說明這篇文章對於『中級者』的定義:
- 滑行水平:已經能夠自在地上下纜車、且在綠線(初級者雪道)上順暢地作出 S turn(轉換鋼邊)。
- 接下來的目標:能夠在綠線上自由地調整轉彎大小、挑戰紅線(中級者雪道)與陡坡、探索雪場中不同的地形
因此,對我來說適合中級者的雪板(男用)條件如下:
- 軟硬度規格:4 ~ 6
- 板型、技術:必須具有良好的靈活操縱性,有助於在中級雪道上練習轉彎
- 規格:具有些微的 Directional Shape,提升單向滑行性能,有助於探索全山滑行
這樣的雪板對於中級者來說,侵略性不會太強,在中級雪道上能有良好的操縱性以助於練習,並同時具有一定的滑行性能。
另外,在『 嚴選 TOP 10 初學者雪板(Men) 』這篇文章中介紹的初學者雪板中,根據自身喜好與習慣,有些雪板也適合中級雪友繼續使用。
在進入正題前想要強調一點,這篇介紹的中級者雪板,不代表只適用於中級者雪友,根據個人的喜好、滑行型態與習慣,這篇介紹的雪板也大有進階級雪友使用。
Note:
女性雪友們,可以參考 嚴選 TOP 10 中級者雪板(Women)
Bataleon Whatever

Bataleon Whatever 最大特色是具有革命性的 3BT™ 技術,降低了卡到逆刃的風險,並提升靈活操縱性、浮力與容錯率。
另外,它是一張 Directional Twin 板,與雪面接觸的部分都是 Twin 特性,但其 板頭比板尾長 1cm ,使它具有方向性,加強單向滑行性能與粉雪中浮力表現。
Pros
Cons
Lib Tech Terrain Wrecker

Lib Tech Terrain Wrecker 最大特色是具有 Lib Tech 特殊的 Magne-Traction® 技術,在鋼邊上增加了很多鋸齒狀或波浪狀的設計(如下圖),用來創造與雪面更多的接觸點。其結果就是大幅提高雪板在硬地或冰面的鋼邊抓地力,據說強到可以把冰面刷成粉雪??!!

Lib Tech Magne-Traction® 技術
Hybrid - Rocker 板型,浮力佳、操縱靈活性極高、不容易卡逆刃。
尺寸最短只有 152 cm,身高在168 cm(一般體重) 以下的雪友可能尺寸選擇較少。
Pros
Cons
Burton Custom Flying V

Burton Custom Flying V 的特色之一是具有 Burton 特有的 Flying V 板型。Flying V 板型在 Hybrid - Rocker板型的基礎上在板頭與板尾的部分再額外加上 Rocker 設計(如下圖)。具有極佳的浮力表現與靈活操縱性。

Burton Flying V 板型 ( Image from burton.com )
另一個特點是具有 Directional Twin 方向性,外表看似對稱的 Twin 板,但它具有 12.5 mm 的站姿向後位移規格,提升單向滑行性能與粉雪中浮力表現。
Pros
Cons
YES Typo

YES Type 最大的特點具備 YES 獨特的 UnderBite 技術(如下圖),兩側鋼邊在雙腳 Bindings 的位置具有向內凹的外觀(紅色部分),藉此提升雪板鋼邊抓地力與過彎操縱性。

另外,具有 Progressive Sidecut 設計,整個鋼邊的弧度並不統一,一條鋼邊上有三個 Sidecut Radius 數值。這使得雪板在入彎、轉彎、出彎三個階段中有不同的性能與表現,提升整體穩定性與靈活性。
板型是 Hybrid - Camber ,同時兼具穩定性、彈力與靈活操縱性。
Pros
Cons
Ride Twinpig

Ride Twinpig 最大的特點是具有 Asymmetrical Shape 設計,就是腳跟側(Heel Side)鋼邊弧度 Sidecut和腳尖側(Toe Side)鋼邊弧度 Sidecut 具有不對稱性。原因是人體天生具有不對稱性,因此藉由設計腳尖側鋼邊和腳跟側鋼邊具有不同的弧度,來對應人體腳尖側和腳跟側的不對稱性。
腳尖側鋼邊的 Sidecut Radius 較大,而腳跟側鋼邊的Sidecut Radius 較小,由此提升腳跟側啟動轉彎的靈活機動性與控制能力(由於人體工學的關係,腳跟側轉彎自然較為困難),平衡腳尖側與腳跟側的滑行表現。
另外, Twinpig 具有短胖板風格,也就是板寬比一般同長度尺寸的雪板來得寬。因此在挑選上,建議選擇比平常使用的全山板短一個尺寸。(例如,我平常使用 154 cm 的全山板,我評測時使用的是 151 cm 的 Twinpig 雪板)
延伸閱讀:
想了解更多 雪板寬度 相關資訊,可以參考 雪板寬度重要嗎?如何挑選雪板寬度
板型是 Hybrid - Camber , 但同時兼具穩定性、彈力與靈活操縱性。
Pros
Cons
延伸閱讀:
若想暸解更多 Ride Twinpig 的資訊,可以參考我的滑行評測文章
Ride Twinpig 滑行感想與評測
Arbor Element Camber

Arbor Element Camber 最大特色是具有具有 Progressive Sidecut (鋼邊弧度)。整個鋼邊的弧度並不統一,一條鋼邊上有兩個Sidecut Radius 數值,這使得雪板在入彎、轉彎、出彎三個階段中有不同的性能與表現。
另一特色是具有類似Bataleon 3BT™ 的 Uprise Fenders 設計(如下圖),在下圖中斜線部分,將板底抬起約 3 度,目的是提升在粉雪中的性能與整體操縱性。

Arbor 的 Uprise Fenders 技術 (Image from arborcollective.com)
Pros
Cons
Never Summer Snowtrooper
Never Summer Snowtrooper 最大特色是同時具有 Progressive Sidecut 設計(一條鋼邊上有五個 Sidecut Radius 數值)來增加雪板過彎性能,與類似 Lib Tech Magne-Traction® 技術的鋸齒狀設計來提升鋼邊抓地力。
Hybrid - Rocker 板型,浮力佳、操縱靈活性極高、不容易卡逆刃。
另外,Snowtrooper 具有 12 mm 左右的站姿向後位移規格,因此它是一張 Directional Twin 雪板,有助於單向滑行性能與粉雪中浮力表現。
Pros
Cons
Capita Ultrafear

Capita Ultrafear 最大特色是採用 Capita 特有的技術,導入了最新的DUAL BLASTER V2 CORE™木質核心材質,重量更輕巧、強度更耐用,且具有非常好的彈力表現。
板型是 Flat - Rocker 。兼具穩定性、操縱性、與不容易卡逆刃的優勢。
Pros
Cons
延伸閱讀:
想暸解更多 CAPiTA Ultrafear 的資訊,可以參考我的評測文章
CAPiTA Ultrafear 滑行感想評測
Rossignol Resurgence

Rossignol Resurgence 具有 Directional Twin 板型設計,表面上看似 True Twin 雪板,但由於它有些微的站姿位移(Stance Setback)規格,使它具有方向性,加強單向滑行性能與粉雪中浮力表現。
另外,Rossignol Resurgence 具有 Rossignol 特有的 Directional Flex 技術,後腳位置與板子中央硬度相對較硬,前腳位置硬度相對較軟,進一步提升整體穩定性,以及過彎靈活性!
板型是 Hybrid - Camber ,同時兼具穩定性、彈力與靈活操縱性。
Pros
Cons
Salomon Super 8

Salomon Super 8 最大的特色是具有Salomon 的 BackSeat Camber 板型,類似一般的 Directional Camber 板型(又稱Powder Rocker 或 S - Rocker)的些微變化型(前腳加入Flat板型,如下圖)。

Image from evo.com
在後腳的部分是Traditional Camber 板型,提供良好的彈力與穩定性,前腳部分是Flat 板型。
也可以看成是帶有後腳站姿位移的 Traditional Camber 板型,在原本的Traditional Camber 板型的優勢上提升浮力表現與操縱性。 Salomon Super 8 是這篇文章介紹的雪板中,粉雪與 Freeride 性能最佳的雪板。
Pros
Cons
延伸閱讀(購物篇) :
挑 Bindings 五個重點幫你:如何挑選你的第一組Bindings
挑安全帽 絕不失敗!如何挑選滑雪安全帽
挑雪鏡 絕不失敗!如何挑選滑雪雪鏡
挑雪服 絕不失敗!如何挑選單板滑雪服
挑手套 絕不失敗!如何挑選滑雪手套
延伸閱讀(心得篇) :
身邊有雪具在雪場中被盜的經驗嗎?教你保護自己心愛的雪具 👉 如何防止雪具被偷?雪具防盜 7 對策
幫助你提升滑雪體驗 私房推薦:15 個滑雪的便利小物
不確定滑雪時該怎麼穿嗎? 滑雪怎麼穿?分享我的滑雪穿著
賺錢很辛苦,幫助你減少滑雪花費 👉 如何節省滑雪花費:11 個省錢小招
練功精神時光屋 👉 意想不到:自己一個人滑雪的 7 個好處